[書籍介紹] 從《ADHD Is Awesome》理解成人 ADHD 的困境與潛能

有些成人在得知自己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(ADHD)的診斷後,最直接的感受可能不是震驚,而是一種終於能「理解自己的行為從何而來」的清晰感!過去反覆出現的困難,包括那些做不到、忘了、停不住、開始不了、太激動、太敏感、太混亂的瞬間,曾經被貼上為性格缺陷、懶惰、不努力的標籤,如今能以神經科學的角度被重新理解。
然而,診斷的同時可能有勾起另一種聲音。許多成人在得知自己可能具有 ADHD 時,腦中的第一個反應可能是充滿質問的內在對話:「我真的有那麼糟嗎?」「真的不是只是我太懶嗎?」「是不是現在大家都在過度診斷?」「我都靠自己撐到成年了,承認我有困難是不是代表我失敗?」這些疑問看似質疑診斷本身,但更深層地反映出的是:多年來外界將神經困難誤解為努力不足,讓人習慣把一切責任先歸咎於自身品格。
之所以如此,是因為 ADHD 成人通常在多年生活中建立了厚重的羞愧經驗。無法準時、忘記事情、完成度不穩定、情緒反應快速……這些行為在缺乏理解的環境裡,很容易被視為逃避、欠缺自律、草率或不成熟。於是,許多人學會用「硬撐」的方式度日:靠焦慮驅動、靠自責調整、靠過度用力維持秩序、靠各種方法跟別人一樣,很努力地呈現出符合社會期待的樣子。
隨著更多的理解,我們也看見另一面的 ADHD。例如:跳躍式思考賦予高度創意;對環境的敏銳反應提供獨特的直覺;在壓力下迅速行動的能力,在許多領域成為極具價值的強項;在興趣驅動下的深度專注。
總體來說,理解 ADHD 成人並不是要否定困難,也不是要浪漫化優勢,而是在於重新確立一個更貼近現實的視角:行為背後有神經基礎,而調整方式需要符合其運作模式。
Reference:https://www.amazon.com/ADHD-Awesome-Guide-Mostly-Thriving/dp/1400338611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