睡不好怎麼辦? 用藥前可以先做的習慣調整

常有個案問失眠除了調整藥物外還可以怎麼做,通常我們會提醒先做一些行為調整:

1️⃣ 固定起床時間🕖:這應該是最難做到的一點。人體有生理時鐘與外在環境對時來調節作息,而研究發現「固定時間起床」對穩定睡眠最重要。我等社畜們最容易週間熬夜、早起,週末大補眠一覺睡到中午。看似還清睡眠債,實際上容易導致作息更加混亂、影響接下來一週的睡眠品質。如果能做到每天起床的時間差不要超過一個小時,我的親身經驗是有滿大幫助的!!

2️⃣ 中午過後避免咖啡因攝取☕️:每個人對咖啡因的代謝與反應不盡相同。如果你的體質需要9~10個小時才能代謝,那下午茶就很可能會惡化你的睡眠

3️⃣ 減少夜眠以外的睡眠💤:睡眠的驅力是需要累積的,如果白天睡得太多、或太晚午睡把這些驅力消耗掉,晚上一定會不好睡。我通常建議白天可以小睡30分鐘左右、超過下午三點就不要再睡了。當然如果發現自己體質更敏感,就要更嚴格執行

4️⃣ 營造適合睡眠的生理環境🧠:可以的話睡前1~2個小時開始減弱室內照明、減少3C產品的使用,以促進褪黑激素的自然分泌;避免睡前3個小時內劇烈運動,以免交感神經過度興奮導致難入睡

5️⃣ 臥室環境:黑暗、安靜、涼爽都比較有利睡眠。因此除了善用窗簾、眼罩、耳塞,也可以稍微調低房間溫度。一般來說,冷到要蓋厚一點的棉被好過熱到踢被子。

6️⃣ 床=睡覺:把床和睡眠在大腦裡強制連結。只有睡覺和性生活需要在床上進行,其餘如看書、吃東西、滑手機都盡量避免;萬一半夜醒來躺半小時還睡不回去,與其焦慮地在床上「拼命」入睡,不如起床暫時在比較暗的光源環境做些較放鬆的事,例如看紙本書,來轉移注意力,等稍有睏意再躺上床。

7️⃣ 放棄一定要努力睡著的想法:這是最重要的一點。因為睡眠本質上就是一種放鬆,所以任何對睡眠的焦慮都會惡化失眠。嘗試改掉「提早兩小時上床努力準備睡覺」、「半夜醒來確認時鐘看還有幾個小時可以睡」等累人又無益的習慣吧! 把對睡眠的擔憂轉移到行為的改變、養成實證上有益的習慣。也許速度沒那麼快,也不會每天都睡得一樣好,但今天睡得差一點,明晚就會自然累積多一點睡意。

或許有些人會覺得這些建議聽起來有點耳熟、執行起來也頗有挑戰,但如果您有興趣探索藥物治療外的其他方式,不妨先了解哪些在醫學研究中證據最充分的選項,然後試著給自己一個機會看看呢?

萬一用盡方法還是每天都睡得一樣糟、或就是無法停止焦慮怎麼辦呢?那就來身心科門診找醫師討論吧! 除了評估是否有需要治療的潛在疾病、是否需要安眠藥物的暫時使用外,根據每個人的不同,我們還是有很多個別的行為治療策略可以做討論的!!

  • 太陽雨信義身心診所
  • 地址:台北市信義區莊敬路 176 號(由 7-11 興貿門市右側進入)
  • 大眾運輸:台北 101/世貿捷運站 2 號出口(步行至診所約 3 分鐘)
  • 自行開車:信義國小地下停車場(40 元/小時,步行至診所約 3 分鐘)
  • 電話:02-7701-5667

太陽雨信義身心診所 版權所有 ©

服務條款和隱私權政策

reservati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