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書籍介紹] 關於大腦的七又二分之一堂課(Seven and a Half Lessons About the Brain)

神經科學家 Lisa Feldman Barrett 在《Seven and a Half Lessons About the Brain》這本書中,挑戰了許多我們對大腦的刻板印象。這本書以短小、輕鬆又富有深度的七堂半課,帶領我們重新思考「大腦是怎麼一回事」。

🔸半堂課:Your Brain Is Not for Thinking(你的大腦不是為了思考)
故事從一種看似平凡的小海洋生物「amphioxus(頭索動物)」展開。牠沒有眼睛、耳朵、鼻子,幾乎沒有感官與神經,只靠簡單的反應機制生存。Barrett 用這個例子帶出一個顛覆常識的核心觀點:大腦最原始的功能並不是思考,而是幫助身體生存與調節。我們的祖先之所以發展出大腦,是因為需要一套「預測」系統,來管理身體的能量分配與內部運作。思考、情緒、創意,都是後來附加的功能。這不代表思考不重要,而是說:生存、能量調節、維持穩定,才是大腦最基本的任務。

🧠第一課:Your Brain Is a Network(你的大腦是一張網路)
這章挑戰我們對大腦結構的想像。大家可能會聽過一個說法「左腦負責理性,右腦負責創意」,這其實是過時的比喻。Barrett 強調,大腦的本質是一個由 1280 億個神經元組成的網路。這些神經元之間高度互聯,無固定的功能邊界,會根據需求靈活組合,形成不同的「臨時小組」來處理各種任務。我們的大腦不像拼圖,而更像是交通網或社群網路。理解這點,能讓我們拋棄「功能定位」的錯誤想法,也讓我們知道情緒、理性、感知等是交織的,不可截然二分。

🧠第二課:Your Brain Is Not for Thinking(你的大腦不是思考機器)
這一課延續半堂課的主題,深入探討大腦如何透過「預測(prediction)」完成它的核心任務:幫身體準備未來的需求。這種機制稱為 allostasis,是透過提前估算什麼時候會餓、會渴、會需要能量,來讓身體穩定而不過度反應。Barrett 指出:大腦不斷為未來做準備,而不是等事情發生才處理。這樣的預測模式也影響我們的情緒與決策。

舉例:早上開會前的「焦慮」從哪來?
明天一早要主持一場重要會議。前一天晚上早早上床,卻翻來覆去睡不著,心跳變快、胃有點不舒服、肌肉緊繃。我們也許會對自己說:「我很焦慮。」但在大腦層面發生的其實是:我們的大腦「預測」明天的壓力需求會提高,可能會需要更多能量與警覺狀態。所以它提前讓我們的身體開始動員:釋放壓力荷爾蒙、提升心率、肌肉張力加強、胃部活動變化。當這些生理變化被我們意識到時,大腦接著會「解釋」這些變化為:「我很焦慮」。Barrett 強調,焦慮不是被動地「發生」,而是大腦主動預測與建構的產物。

🧠第三課:Your Brain Constructs Your Experience(大腦建構你的現實)
我們的視覺、聽覺、觸覺……真的如實反映世界嗎?Barrett 說,其實大腦只是收到模糊、片段的訊號(光波、氣壓、化學分子等)然後根據過往經驗來猜測它們的意義。她舉了一位前軍人的故事為例:他在叢林中誤把小男孩與牛群看成持槍的敵軍。這不是「眼睛看錯」,而是大腦「預測失準」。我們不是被動接收現實,而是主動建構它。大腦創造了一個流暢、合理的版本來幫助我們行動,但那並不保證真實。

🧠第四課:Your Brain Predicts (Almost) Everything You Do(大腦預測你幾乎所有行為)
Barrett 接著指出,大腦的預測機制不只是對外在世界,也包括我們對自己身體的感受。例如:心跳加速,我們可能會認為是緊張、興奮或是跑步後的自然反應,這些詮釋都來自大腦對內部狀態的預測與判斷。這說明情緒並非「發生在我們身上」,而是「由我們的大腦建構出來的經驗」。這讓情緒調節變得可能,也提醒我們不要把自己的感受視為「絕對的事實」。

🧠第五課:Your Brain Secretly Works with Other Brains(你的大腦與他人共同工作)
人際連結不只是心理層面,更是生理層面的需求。Barrett 說:我們的大腦需要他人的大腦,才能正常運作。例如:嬰兒的大腦尚未發育完成,必須靠照顧者的聲音、觸碰、注視來穩定其神經系統。如果缺乏這種互動,大腦的結構發展會受阻。對成年人而言,人際支持能調節壓力、降低發炎、甚至延長壽命。孤獨不是性格問題,而是健康風險。

🧠第六課:Brains Make More Than One Kind of Mind(大腦創造不只一種心智)
這一課探討文化與語言如何形塑我們的大腦與內心世界。Barrett 提到,不同文化對「情緒」有不同分類與詞彙。會說「我感到內疚」或「我很委屈」,其實是因為大腦透過語言與社會學習形成這樣的分類系統。你能感受到什麼情緒,與你學過什麼詞密切相關。這也表示,我們可以透過改變語言與認知方式,擴展或改變自己的內在經驗。

🧠第七課:Our Brains Can Create Reality(大腦創造現實)
Barrett 說的大腦「創造現實」,意思是我們的大腦不只會建構自己的感受,也能和別人一起想像出一些看不見、摸不到的東西,例如國家、金錢、法律、宗教。這些東西本身不是真實存在,但只要大家都相信,它們就會變得「像真的一樣」,而且對我們的生活產生很大的影響。這種能力讓人類能建立文明,但也可能造成誤解、偏見或衝突,因為我們常常忘了,那些信念其實是我們自己一起創造出來的。

🔚 結語:這七堂半課告訴我們的事
這本書最重要的訊息或許就是:「我們的感覺、思想與行為,並不如想像中理性或自由。但這並不讓我們無助,反而賦予我們更大的彈性與可能性。」
當我們理解大腦的真正任務是保命、省能量、建立預測、與他人協調時,才能對自己多一份寬容,對他人多一份理解,對生活多一份彈性,並學會以科學方式去改善健康、情緒與人際。

  • 太陽雨信義身心診所
  • 地址:台北市信義區莊敬路 176 號(由 7-11 興貿門市右側進入)
  • 大眾運輸:台北 101/世貿捷運站 2 號出口(步行至診所約 3 分鐘)
  • 自行開車:信義國小地下停車場(40 元/小時,步行至診所約 3 分鐘)
  • 電話:02-7701-5667

太陽雨信義身心診所 版權所有 ©

服務條款和隱私權政策

reservation